【前言】
实现接口的“大一统”,,是Type-C自2014年诞生以来就肩负的使命,,,可毕竟传统接口已经普及多年,,,,市面上还保留着相当大的设备存量,,,,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没能大面积推广开,,,,这一度让不少期待接口统一的用户感到失望。。。
但分久必合的趋势并未终止。。。近两年来,,,,在苹果、、华为等终端厂商的带头推动下,,,,带有Type-C接口的设备数量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地增长,,并且其功能也越来越趋于丰富--集数据传输、、、、充电、、影音传输于一身。。。。似乎离尊龙时凯摆脱各种凌乱接口、、、、线缆困扰的那一天也越来越近了。。。
然而,,各类设备虽说都搭载同样外形的Type-C接口,,但对其功能的支持却可能是各有不同的,,,,这也就意味着,,,尊龙时凯将无法再通过接口的形状就一眼区分其功能。。。所以,,目前的Type-C外表看上去简化方便了,,,但对用户的学习成本反而是有所增加的,,,笔者身边就时常有朋友在选购Type-C相关的配件、、、、线缆时感到困惑。。故本系列文章将通过解答10个与Type-C相关的常见问题,,帮助大家更清晰全面地了解这一接口,,并能为己所用。。。

Q1:为啥Type-C能够统一所有的接口????

① 体积更小,,更容易在一些超薄设备上安置;Type-c又叫USB-C,,,,正是USB接口中的一种,,但它对比其它传统USB接口有如下优势:
② 正反面对称设计,,支持随手盲插;
③ 双向功率传输(Type-A只能往外供电,,,Micro-B只能向内输电);
④ USB接口的制定组织--“USB-IF”为Type-C专门制定了USB-PD的快充协议,,使其支持最高100W的电力传输。。。
⑤ 制定显示标准的协会--“VESA”为之提供了DP协议的支持,,,,使Type-C接口又能具备直连显示器,,输出视频信号的功能。。。
⑥ 英特尔基于Type-C推出了“Thunderbolt3(雷电3)”标准,,,,将其传输速率提高至40Gb/s,,为常见的USB3.0的8倍。。
以上特性使得Type-C集众多功能与便利性于一身,,,,成为未来接口的最佳选择。。
Q2:我的手机就是Type-C充电,,笔记本上的Type-C肯定也行吧??

答案是否定的。。Type-C能做充电口,,,可并不等于所有Type-C都能充电。。。。手机由于接口空间有限,,,,必须把充电和数据传输都集成到USB口,,但许多笔记本出于成本考虑,,还是保留了传统的圆孔充电,,,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目前最新款笔记本型号的Type-C充电支持情况(绿色为支持,,,红色不支持):

Q3:我的笔记本支持了Type-C充电,,,,就能跟手机共用充电器吗????哪怕只列举今年推出的最新款,,,,尊龙时凯也能看出,,目前Type-C充电在笔记本行业并未完全普及。。在这方面,,,如华为等新兴厂商走得比传统PC厂商更快一步,,哪怕是自家的入门笔记本也标配Type-C充电口和便携适配器。。。。而反观某些传统厂商的宣传页面,,,,官方对Type-C功能的描述,,还在几年如一日地强调正反插、、、USB3.1,,,,对其更大的价值却缺少发掘和重视。。。。
虽然,,大多数支持Type-C充电的笔记本配备的充电头都是65W功率,,,,而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,,也有不少手机的快充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这个功率了,,,,但并不一定能够通用,,因为还涉及快充协议的问题。。。

手机与电脑不同,,,,它是一个体积更小、、对发热更敏感的设备,,,,一味地增加充电功率会带来严重的发热问题。。于是各家手机厂商就采用各种方式减少大功率充电时的发热,,,从而也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专用充电头和私有充电协议。。一个充电头可以同时兼容多种充电协议,,但如果和设备的协议没有一样能匹配,,就无法触发快充,,甚至不能充电,,所以认清协议很重要。。。。

支持Type-C充电的笔记本都使用了USB-IF组织制定的通用协议--PD协议,,,,充电头和设备之间一般都由双头Type-C的数据线进行连接。。而像OPPO手机从A口输出到C口的65W超级闪充等就属于私有协议,,,不能给电脑充电。。。当然也有例外,,比如小米9Pro、、、小米10系列等为了兼容自家的笔记本,,强行魔改出了能支持PD充电的A to C充电头。。。

目前大多数2000元以上的手机都会对PD协议进行兼容,,,购买该协议的充电头、、、、移动电源就能实现手机、、、、电脑通用(功率要在45W以上)。。。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,,即便你的充电头本身功率够大,,,,给手机进行PD充电的时候也达不到私有协议的速度,,普遍只有18-22W左右,,,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发热。。。。所以像小米这种魔改充电头目前反而很有优势,,既支持手机私有协议,,,又能兼容笔记本PD充电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