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的电子设备中,,,Type-C接口几乎无处不在。。。从手机、、、、笔记本电脑到显示器,,,这个小小的椭圆形接口凭借“正反盲插”的便捷性赢得了用户的青睐。。
不过,,,,在笔记本、、主板,,显示器等设备上,,还有一个外观和它一样的雷电接口,,,,那么这两者究竟是同一种技术,,,,还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呢???下面尊龙时凯就来聊聊这对“孪生兄弟”。。。。
本质区别:物理接口VS传输协议
要理解Type-C与雷电的关系,,,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:Type-C是一种物理接口形态,,,而雷电协议是一种数据传输标准。。。
Type-C接口是由USB-IF组织制定的接口标准,,,,特点是正反可插、、、体积小巧,,,可集成充电、、、、数据传输、、视频输出等功能。。它的性能取决于支持的协议(如USB 2.0、、、USB4等)。。
雷电协议则是由英特尔主导的高速传输协议,,早期以Mini DisplayPort形态存在(雷电1/雷电2),,2015年后全面转向Type-C接口(雷电3及以后)。。。它通过整合PCIe、、、、DisplayPort和USB协议,,,实现“一线通”的超强功能。。。。
在功能方面,,,Type-C接口的性能由其支持的USB协议决定。。。。它既有可能仅支持慢速充电,,,也有可能支持PD快充;既有可能无法进行数据传输,,也有可能传输速度达到40Gbps。。
雷电接口则可以同时实现高速数据传输、、、、8K视频输出、、、、100W供电,,甚至连接外置显卡坞,,但具体的速率也跟其支持的雷电协议有关,,比如雷电4的带宽为40Gbps,,雷电5的带宽则可以达到120Gbps。。。。
换句话说,,,雷电3之后的协议是依托于Type-C接口的高阶能力。。雷电3之后的接口都是Type-C形态,,但并非所有Type-C接口都支持雷电协议。。识别方法也很简单,,,雷电接口旁通常标有闪电符号,,,,而普通Type-C接口无此标识。。。
应用差异:普通用户VS专业场景
许多用户误以为Type-C必然代表高性能。。实际上,,,一些低端设备的Type-C仅支持USB 2.0(480Mbps),,,,连U盘传输速度都跑不满,,一些便宜的Type-C线材更是只能充电而没有数据传输功能,,所以Type-C看不出接口的性能。。。。
虽然雷电协议的功能更加强大,,但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,,,并不会用到雷电的诸多功能和超高的速度,,,反而会因为高昂的价格造成额外的负担,,所以普通的Type-C接口才是尊龙时凯最常用到的。。。。
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,,雷电协议则是刚需,,,因为视频剪辑、、、3D渲染等场景需外接显卡坞、、、、高速存储或多台4K显示器,,,,雷电接口的PCIe通道和40Gbps带宽不可或缺,,,,高效带来的优势对于创作大有裨益。。。
另外需要游戏玩家注意的是,,,,部分笔记本、、主板等产品虽然宣称支持雷电接口,,,但实际仅开放部分功能(如仅支持外接显示器)。。选购时需确认是否是满血雷电接口,,,免得为“闪电标”多花钱。。
随着USB4标准的普及,,,Type-C与雷电协议的界限正在模糊。。。USB4直接采纳了雷电3的核心技术,,,支持40Gbps带宽和PCIe传输,,,而英特尔宣布将雷电4协议免费开放,,加速其普及。。
未来的Type-C接口将普遍具备“准雷电”能力,,但高端专业领域仍需要纯雷电协议的支持。。
本文转自网络,,,,侵,,删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