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、、核心硬件连接逻辑
1. 连接方式:工人佩戴的AR眼镜(需支持Type-C数据/供电双协议)通过一根Type-C线直接连接外置5G模组(如高通X65/X70、、华为巴龙5000等工业级模组),,,,无需额外中转设备。。
2. 关键作用:
(1)数据通道:Type-C支持USB 3.2及以上协议,,,理论带宽超10Gbps,,,完全满足4K视频流(15Mbps)的上行传输需求,,,,且比WiFi/蓝牙连接更稳定、、、、抗干扰。。。。
(2)供电保障:Type-C可同时为5G模组供电(通常支持100W以内功率),,,,避免模组单独续航不足的问题,,适配工业场景长时间作业。。
二、、4K视频流实时传输(上行链路)
1. 传输流程:
(1)第一步:AR眼镜的摄像头采集现场4K分辨率视频(帧率通常25-30fps),,,通过内置编码芯片(如H.265/AV1编码)压缩至15Mbps码率(H.265编码下4K视频15Mbps可保证清晰画质,,,且降低带宽占用)。。
(2)第二步:压缩后的视频流通过Type-C直传至5G模组,,,模组将数据封装为5G NR协议数据包,,利用5G SA(独立组网)网络的低时延特性(空口时延<10ms)上传至云端/边缘服务器。。。。
(3)第三步:服务器将视频流转发至专家端设备(电脑/平板/AR眼镜),,专家端解码后实时观看现场画面,,全程端到端时延可控制在50ms以内(满足“实时”感知需求)。。
2. 核心保障:5G的“高带宽(单用户下行速率超1Gbps、、、、上行超200Mbps)”和“低时延(SA场景空口时延<10ms)”是15Mbps 4K视频流无卡顿传输的关键,,避免传统WiFi的带宽瓶颈和4G的时延问题。。。。
三、、、、专家标注信息叠加(下行链路,,,延迟<30ms)
1. 标注与传输流程:
(1)第一步:专家在端侧设备(如电脑)上观看现场4K视频,,,,通过协作软件(如微软Dynamics 365 Remote Assist、、、、RealWear Navigator)进行标注,,,标注内容可为“箭头、、文字、、圈选区域”等轻量化图形(数据量通常<1Mbps)。。。。
(2)第二步:标注数据通过5G网络下行传输至5G模组,,再经Type-C直传至AR眼镜的处理单元(延迟主要来自“5G空口传输+Type-C数据转发+AR眼镜渲染”,,,总延迟<30ms)。。
(3)第三步:AR眼镜将标注信息实时叠加在工人的真实视野中(如工人看机器零件时,,,标注箭头直接“贴”在需检修的零件上),,实现“所见即所标”,,,,无需工人额外切换画面。。。
2. 低延迟关键技术:
(1)轻量化标注:标注内容为矢量图形而非像素画面,,数据量极小,,减少传输耗时。。。
(2)边缘计算:若将标注数据的转发服务器部署在边缘节点(而非远端云端),,,可进一步缩短传输距离,,,降低时延(边缘节点与终端的时延通常<20ms)。。。。
(3)Type-C直连优势:相比无线传输(如蓝牙),,,Type-C的传输时延可忽略不计(<1ms),,避免无线。。
本文转自网络,,,侵,,删。。。